近日,生态环境部官网发布的公告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10月1日起正式执行。
据悉,河北、山东、河南等省将重点推进制药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综合治理。以石家庄市为例,《方案》要求10月底前对37家药企已有VOCs治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12月底前,完成华药集团华胜公司制造五车间、河北华荣制药有限公司、石药中诺药业中润生产区等10家企业(有3家人用药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医药工业上下游产业链均将受到影响。
原料药巨头向制剂转型
原料药生产企业正面临与日俱增的环保压力,继去年年底备受关注的石家庄药企停产事件后,今年取暖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城市涉原料药生产企业涉VOCs排放的企业将再次实施6个月的集中攻坚行动。石药中诺中润生产区主要有青霉素项目及头孢菌素C项目,《方案》要求12月底前完成搬迁。
石药集团当属制药业转型升级的先锋。分析其财报,石药的转型策略就在制剂开发,石药集团创新药中的奥拉西坦胶囊及注射用奥拉西坦、丁苯酞软胶囊及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分散片等均年销超过10亿元。该公司目前在研新药约200个,含新靶点大分子生物药和细胞免疫治疗等20多个产品,小分子新药12个,非常具有创新活力,也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核心竞争力。华北制药也在加速转型升级的步伐,目前原料药和制剂的比例已降到5:5,未来原料药比例将降低到三成。
药企搬迁或致原料价格波动
环保高压下,很多原料药企无法承受压力或倒闭或转型。业内认为,将有过半的中小原料药企业会倒下,进而导致原料供应缩减,停限产时间延长,产能减少,众多小品种原料药缺货断货,行情上涨。
随着环保核查力度及政府对医药企业飞行检查加速和GMP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原料药行业已经进入洗牌期。中小原料厂家将持续面临各方压力,不得不被迫退出,一些传统大企业尽管在环保检查和基础设施上增大投入,但转型升级更显紧迫。数据显示,中国原料药行业小型企业占比约为77.04%,但收入仅占40%;而大型企业以4.17%的数量规模,却占整个原料药总收入的33%。
自从原料药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市场价涨到23300元/公斤,暴涨58倍引起行业掀然大波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价格监督管理局已委托相关协会组织企业召开原料药供应情况座谈会。原料药价格根据产能或许会有上扬,但国家将重点监控涨幅异常的品种。
技术升级增效
据悉,全国人为VOCs排放量的3%来自制药工业。对制药行业而言,由于恶臭污染物不可避免,所以最好实行VOCs和恶臭污染物的协同控制。从制药过程来看,制药工艺可分为发酵、化学合成、提取等几大类,应根据不同制药工艺的废气排放特征选择技术。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荣誉会长于明德表示,环保已逐渐被纳入到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中,大力发展清洁、高效的绿色环保产品是大势所趋。原料药生产环节首先要在优化生产工艺方案上下功夫,其次是要特别重视制药行业实施生物酶合成法等技术的开发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