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药集团主题教育工作简报第3期
发布时间:2023-05-22     来源:集团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语:

2023年5月初,陕药集团领导带队赴广州和青岛参加了第133届广交会和第86届全国药品交易会。通过参观学习,合作洽谈,广泛交流,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医药行业和集团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党中央的号召,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将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建平,生物科技总经理张峰,资金资本部副部长李玉楠参观调研后撰写的调研报告作为主题教育第一批调研成果予以刊发,供大家学习借鉴。

后续我们将陆续刊发一些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希望集团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思考破解制约集团发展的堵点淤点难点问题,为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出谋献策。

 

 

 

 

 

集团中药板块发展建议

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 任建平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瑰宝,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基本原则,统筹部署了8项重点工程和26个建设项目。叠加近年来《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依托我省中医药资源禀赋,结合赴“广交会”调研及集团实际情况,提出集团中药板块发展建议,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同链融合求发展

凭借良好的产业基础,集团近年来加速中药产业布局,建立了从中药材种植、饮片加工,到中成药生产、市场营销等中药全产业链,但同时也存在着散弱小、各自为政、并未融合发展的问题。例如,集团生产企业与中药材种植、饮片加工企业之间业务往来较少,大宗药材外购较多;权属企业之间,在市场拓展与营销方面,缺乏协同机制,无法形成营销合力,甚至可能形成内部竞争和资源浪费。因此,协同采购药材与物料,整合系统生产与营销,融合资源,让零散的产业链真正融为一体,是集团中药板块做强做大的基础。

二、传承创新促发展

1.大品种培育

根据行业发展模式,培育大品种是中药企业实现高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市场年销售过亿的中药大品种已超过500个,中药大品种总销售额已占据中药市场份额的50%。从国内临床用药情况来看,治疗心脑血管类及呼吸系统类药物最易产生中药大品种。例如,注射用血栓通实现60亿元年销售收入,丹红注射液实现45亿元年销售收入,复方丹参滴丸实现年30亿元销售收入,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实现60亿元年销售收入。不同于化药集采有降价压力,中成药集采政策相对温和,大品种利润空间可以得到保证。精心挑选潜力品种,加大投入,开展包括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循证医学研究在内的二次开发,是培育中药大品种的最佳路径,集团应重视并加快这一方面的投入。

2.新药研发

国内中药新药上市进程提速,2021年批准中药新药上市申请12件,2022年批准中药新药上市申请7件。2023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码中药研发领域,已有7款中药新药提交上市申请,26款中药新药申报临床,远超往年同期。中药新药的“寒冬”已经过去,行业拐点已经到来。建议集团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中药材中有效单体成分结构修饰。从中药材中筛选具有活性的单体成分,不仅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基础,也是新药开发的重要来源。据统计,目前市场上200多种现代药物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中药材,比如青蒿素、麻黄碱、黄连素等等。通过化学合成、生物合成,对从药材中提取的单一成分进行结构修饰,获得新的小分子化合物,使其毒副作用更低,疗效更优,药物经济学更佳,从而获批上市(这一类归为化学药)。但其研发难度较大,周期较长。根据集团现状,加强与领域知名专家合作,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是取得这一类成果的最佳途径。研究院一类新药DPF项目及与郑晓晖教授合作的IDHP项目即属此类。二是改良型新药。改良型新药是优化已上市产品,使其更安全、更有效、顺应性更好,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尤其是在儿童用药领域,改良型新药受到了各大企业的追捧,JFK药业委托医药研究院研发的GMQR遵循的就是这一路径。三是经典名方。经典名方已成为中药新药直接来源之一,2021年我国批准上市中药新药12个,其中3个来源于经典名方,分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三方”——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但经典名方古方原意的解释权、针对临床适应症的考据研究需经国家级专家院士的认可,审评方式以专家意见为主,因此目前具备临床实用性的经典名方资源更多集中在领域专家、院士手中。四是临床验方、院内制剂。来源于临床验方及院内制剂的中药新药,占据近三年中药新药获批品种的大部分。2020年,2个新药来源于临床验方;2021年,8个新药来源于临床验方,1个来源于院内制剂。临床验方与院内制剂,一般具有多年的临床使用经验,是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在此基础上研制新药,能够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风险。

三、相互借力同发展

应发挥医药研究院科技资源整合能力和优势,围绕中药产业,加强与西安交通大学、空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聚焦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药物,通过项目合作、项目引进等方式,形成梯队鲜明的产品研发管线。加快组建中药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创新联合体,聚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集聚力和创新能力,助力集团中药板块发展。

四、产业外延快发展

二胎政策放开、人口老龄化、新冠疫情的爆发,催生了大健康产品巨大需求。大健康产品研发较新药研发,具有投入少、周期短、风险低的特点。一旦探索出合适的营销模式,就能实现较大的营收规模。集团发展大健康产业具有天然优势:一是医药企业生产大健康产品,更易获得消费者认同。从消费者行为学角度来看,消费者认知的延伸比消费者认知的形成要容易的多。较其它企业而言,消费者心中更易认同医药企业产品的保健功能,因为在消费者心目中,医药企业产品的功效性早已存在。医药企业在大健康产品领域的耀眼成绩也证明了这一点。2022年,白云山以王老吉凉茶为核心的大健康产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04.7亿元,毛利率为 43.5%;云南白药以牙膏品类为业务核心的健康品事业部实现营业收入突破60亿元,牙膏市场份额24.4%,继续保持市场份额第一;片仔癀化妆品、日化业实现营业收入6.34亿元,净利润9,830万元。二是陕西具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更易发展大健康产品。中医药资源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资源也是潜力巨大、极具开发价值的经济资源。陕西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素有“秦地无闲草”之美誉。祖脉秦岭被誉为“天然植物基因库”,蕴含2,730多种高质量植物药资源,其中优质道地药材32种,大宗药材400余种。天然的资源及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为大健康产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三是医药研究院在大健康产品研发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同时陕药集团品牌、医药研究院品牌、中药研究所品牌可以在纷杂无序的大健康市场竞争中为产品赋能。

五、扬帆出海寻发展

中国是中医药大国,但在全球植物药市场上所占份额并不高。数据显示,在160亿美元的市场价值中,日本占80%、韩国占15%,而中国仅占3%5%,中国亟待从中药生产大国向强国转变。“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家把中医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要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十四五”时期,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3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打造10个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品牌项目,建设50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一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加强中药类产品海外注册服务平台建设,组派中医援外医疗队,鼓励社会力量采用市场化方式探索建设中外友好中医医院。中医药国际化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充分挖掘陕西道地药材资源,围绕道地药材做足文章,扬帆出海,寻求发展,是集团中药板块长远发展的必然。同时,与一带一路国家、尤其是具有草药使用传统的国家开展研发合作,帮助这些国家制定提升草药标准,优化改进生产工艺,从而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引领中医药产品抢占国际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我们处在一个政策叠加指明方向的年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抢抓机遇,大力发展集团中药板块,融链强链,正当其时!

 

 

 

 

 

乘势而为 行稳致远

踔厉奋发推动陕药集团高质量发展

生物科技总经理 张峰

按照集团党委主题教育工作安排部署,集团系统各权属企业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以中国第八十六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为契机,结合国内医药行业发展形势和生物科技发展实际,锚定集团生物科技板块未来发展方向,助推集团高质量发展为调研课题,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中国医药健康产业正处在快速的蓬勃发展期,大健康将成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

据药交会新闻发布,本次药交会展览规模12万平方米,2000多家医药大健康企业参展,专业观众10万多人。药交会现场人潮汹涌、摩肩擦踵,充分凸显了中国医药行业蓬勃发展势态。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22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达到16586亿元。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人均寿命的提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对医药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大。14多亿人口庞大的人群、超3亿老年人、5亿慢性病人群,形成巨大的医药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居民保健意识逐步增强,我国医疗卫生支出总额在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115元,同比增长14.8%,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8.8%。预计未来5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会以9.6%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并于2025年达到人民币22873亿元。

二、繁荣的医药行业必然导致医药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本次药交会会场人山人海,产品琳琅满目,厂商目不暇接,尽显行业繁华。市场经济法则价值规律告知我们,巨大繁荣的市场必然导致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大量涌入。在我国现有的医药生产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厂商少之又少,产品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相同的药品就有几十家乃至几百家医药企业同时生产,从而导致了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国内医药产业的竞争项目和范围已经从简单的数量竞争到质量竞争、从提高经济效益的竞争到垄断市场份额的竞争、从产业局部企业的竞争到整个医药产业链的竞争,竞争的程度达到了白热化。

    化学药物在中国医药市场中仍占主导地位,占比高达48.96%,虽然2020年底,规模以上化学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2393家,但扬子江药业、复星医药、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齐鲁制药、恒瑞医药等大型药业,凭借规模效率、资本积累和研发能力对市场形成垄断。行业内大量规模较小的医药制造企业,受限于自身体量和资金规模,自己没有研发创新能力,不掌握原料市场,生存都很艰难,更谈不上发展。根据同花顺问财网站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0日,A股共有147家化学制药企业,其中在涨幅方面,2022年仅有42家企业实现上涨,意味着有七成企业处于下跌状态,而且有61家跌幅超过20%;市值方面,在133家化药企业中(去除2022年上市的14家新股),仅有43家实现市值正增长,占比为32.33%。整个化药板块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企业利润增速下滑。

中医药市场,2022年我国中医药市场规模达4507亿元,全国共有中成药生产企业2160家。但同质化竞争更为激烈,全国同类中药品种生产企业统计:板蓝根颗粒826个、复方丹参片671个、六味地黄丸586个、六味地黄丸浓缩丸62个、牛黄解毒片503个、杞菊地黄丸381个、穿心莲片356个、补中益气丸350个、维C银翘片331个(含有西药成份)、十全大补丸324个、归脾丸311个。

2021年1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对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相关内容的进一步细化,通过六大方面二十条措施,涵盖了中药审评审批、研制创新、安全性研究、质量源头管理、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上市后监管、品种保护等以及中药的法规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人才队伍、监管科学、国际合作等内容。国家一方面将扶植中医药产业的建设,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另一个方面将加强中药,特别是中成药的质量管理。本次青岛药交会上,中国中药协会内外并治用药分会副秘书长申勇对中药集采政策进行解读。申勇预测:到2025年,医院市场处方量较大的中成药品种,都将可能被纳入集采目录。在中成药集采全面铺开的背景下,中成药市场或面临新一轮洗牌,一大批中成药企业将淘汰出局。随着国家药品集采的持续推进,中国医药产业必将重新洗牌,仿制药降价转为低毛利品种将成为常态,龙头企业业务扩张越发明显,众多中小企业失去成本优势很难维系原有业务而面临出局,产业格局将面临重塑。故集团在化学,中成药产业发展规划布局,药品品种选择上,应对未来政策和市场进行考量,充分考虑集采可能带来的价格成本压力,避免品种同质化市场竞争,寻找创新性产品,发挥自身优势的发展之路。

三、传统的医药经营模式和利益分配方式与政策导向已不适应、不可持续,必将改变。

目前中国医药行业普遍采用“挂金销售”、“回扣返利”进行销售,采用的20扣(出厂价占销售价的20%),销售价的80%被各环节营销费用占据。医药领域给予回扣、垄断控销等行为已然是行业痼疾,既浪费了医疗基金,也加重了患者的负担,有时还会导致诱导过度医疗,损害人们的健康权益。

2019年1月,国家发布《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开展集中带量采购,通过采购政策来控制药价,减少政府医保费用支出,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至今国内医疗改革中的“集采”已进行5年,组织八批国家药品集采。根据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布的《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集采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累计每年可节省1000多亿元。随着带量采购进入常态化,今后中国医药企业产业结构、经营模式、营销和利润分配方式将发生彻底改变。

2023年5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要求健全完善行风治理体系,重点整治医药领域突出腐败问题。该项治理三年前国家就做了安排,2019年财政部联合国家医保局对77家医药企业实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检查的重点在于医药企业的费用、成本和收入的真实性。可以说国家对医药行业商业贿赂情况掌握得很清楚,但由于疫情影响,医疗行业专项整治并未深入彻底开展,本次联合14个部门重新进行行风整治,党和政府医药行业反腐的决心和行动必将正本清源,对现有医药经营模式、营销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传统的带金销售模式与现有政策驱动的方向完全相悖,随着政府带量集采品种范围的扩大和医药购销领域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大量生产同质化药品的和靠回扣进行营销药企将无法生存,面临淘汰出局。

四、以政策为导向、以改革促发展,系统谋划、顺势而为、提质增效,增强陕药集团竞争力。

医药行业产业结构、经营模式的调整,也给陕药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陕药作为陕西医药龙头企业,应学习政策、运用政策、系统谋划、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做强做大。一是在产业规划发展布局上与国家政策共向,与政府共力,瞄准有利于发挥国企优势,彰显自身实力,具有经济效益的差异化项目,精准发力、异军突起,促进集团产生结构调整和经营效益的提高。二是全面推行“三精管理”,即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按照国企改革的要求,真正实行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对各级权属企业负责人实行契约化任期制管理,做到“能否坐得住,契约说了算;干得好不好,指标说了算;收入多与少,业绩说了算”。形成制度化、指标化的公司考核管理和用人机制,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推进集团内专业化资源整合,构链补链强链。总部建立各专业事业部统筹板块发展,各专业实行集约化经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法人主体细针密缕、挖潜增效、提质发展。充分发挥派昂医药在陕西医药流通配送板块的主渠道作用,以销售为龙头,带动集团相关产业的发展;把集团山海丹、西安正大、天宁三个药企180多个宝贵的中成药生产批准文号(现在新申报注册一个中药生产批准文号非常难),与孙思邈制药空置的产能和汉医圣草堂优质的药材原料有机联系在一起,构链发展、合作共赢,以链促效、发挥效益。

勤于学、善于思、敏于行。有陕药集团党委的领航把舵,广大干部员工齐心协力,励精图治、踔厉奋发,陕药这艘医药航母定会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逐梦前行。

五、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创占生物医药赛道,是陕药实现跨越式高质量的突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就是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力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发展方向,建立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生物医药是创新性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当今世界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把生物医药技术及其产业化提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实施系列科技计划、不断完善相关产业制度。生物医药产业同样也受到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陕西省政府也把生物医药列为重点打造的六大新支柱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正快速由具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向高技术支柱产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期,生物药已经在制药领域中已处于核心地位。2021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达到4100亿元,预计其市场规模将在2023年达到4975亿元,是增长最快的产业。

陕药集团是陕西医药行业的排头兵,应担负起发展生物医药主力军的作用,陕药集团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前身为陕西省生物制品研究所,始建于 1969 年,主要从事生物制品生产,是我省最早的生物医药企业,也是西北五省仅有的两家人用疫苗生产企业。我们应彰显优势,充分发挥国企品牌、国企资信,牢记和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诲,聚焦主业、瞄准科技、抢占赛道、笃行奋发、实干兴邦,以实际行动践行省委省政府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把秦创原陕药生物制品项目打造成具有高科技含量、核心竞争力、持续生命力的项目,实现了我省人用疫苗生产企业“零突破”,推动了陕药集团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填补西安作为西北五省最大国家中心城市在人用疫苗生物医药产业上的空白,促进陕药集团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区域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聚集,维护国家生物安全。这次从药交会看没有人用疫苗产品参展,疫苗市场还是卖方市场;且2022年我国通过了世卫组织疫苗质量体系评估,为中国疫苗出口国外颁发了通行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非洲国家将是巨大的市场。前段时间陕药集团组团到尼日利亚考察,2亿多人口的国家没有一个生物制药企业,严重缺医少药。所以秦创原陕西生物制品项目建设一方面要精打细算、处处节约、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要坚持高标准,既符合我国GMP药品生产质量规范,又达到世卫组织WHO预认证标准,成为我省生物制药的标杆和旗帜,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创造良好的社会价值,推动陕药集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优化资源结构 激发资本动能

资金资本部副部长  李玉楠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健全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布局建设、提高人民身体素质等方面,为新时期医药产业发展开辟了路径、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上一个十年,依托西安杨森等优质企业,集团迎来了十年高速发展。目前,集团已经站在新世纪新发展的十字路口,这里既有发展的机遇,更面临着未知的挑战。如何紧抓当前健康中国建设战略机遇期,为集团未来十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是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2023年5月9—10日,我参加了青岛药交会、青岛圣德集团调研考察学习。通过在药交会上研究学习优秀企业的发展模式,实地参观了解青岛圣德集团的经营模式,对优化集团资源结构,激发集团资本动能产生一些启示与思考。

一、一些优秀企业的经验与做法

(一)华润三九并购重组提升公司市值

1.持续完善并购重组

作为一家老牌上市国企,华润三九的扩展并购之路值得深思。华润集团通过收购三九药业获得了非处方药资源,通过收购双鹤药业进军处方药市场。2016年收购香港连锁药店华润堂;2018年控股中药非处方药龙头江中药业,2022年收购昆药集团;2023年1.13亿收购上市公司立方制药下属流通业务立方药业。正是因为这一系列不停止的并购步伐,才能逐步实现华润三九在处方药、非处方药的品牌端,医药生产、医药流通(分销、零售)链条端的绝对领先地位。

2.强化建链补链创新

在推进中药现代产业链建设中,华润三九将本土中药企业建设实践经验与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经验紧密融合,通过品牌建设强链,着力打造中医药产品优质商标;通过取长补短筑链,努力提升中医药技术竞争韧性;通过创新发展强链,持续优化中医药产业升级改造。华润医药不仅通过收购扩张品牌,更通过对品牌的深度赋能,提升品牌世界影响力,引领中医药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助力大国强医阔步走向世界。

3.紧抓国企政策优势

华润药业顺利收购血制品龙头博雅生物的例子,体现出资本对国企的认可,能够在同类企业的竞争条件下,优先将宝贵的血制品牌照让华润摘得。要充分利用国企资源,积极与政府沟通,申请优惠政策、低成本资金、优质资源划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立足。

4.坚持绿色环保追求

华润三九旗下有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的全资子公司——安徽华润金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华润三九制定《华润三九EHS方针》,将“高境界高标准”作为公司环境治理的指导原则。华润三九积极推进新能源的使用,积极推行节能减排新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2022年医药行业普遍寒冬的投资环境下,华润三九实现营业收入180.79亿元,同比增长16.3%;净利润24.97亿元,同比增长18.98%。自2021年12月以来,华润三九股价累计涨幅已超过140%。2020-2022年间,华润医药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品种已快速增至28个,并连续多年位列中国非处方药协会发布的非处方药生产企业综合排名榜首。

(二)鹭燕医药创新整合扩大经营内涵

截至2022年末,A股三大交易所医药商业上市公司共33家,包括25家医药流通上市公司和8家线下药店上市公司,经对比与派昂医药具有相似景气度的地方性医药流通龙头企业,2016年上市的福建省医药流通龙头企业鹭燕医药的成长路径值得思考。

鹭燕医药2022年营业收入194.63亿元,在2021年中国药品流通行业百强企业中排名第15位。鹭燕医药通过提升药品分销核心竞争力,推动电商2B项目在省内运营提升,完善云商平台功能。通过加强和改进医药物流配送硬实力,进而提升药事服务能力、市场准入能力、终端营销能力和学术建设能力,公司从医药配送商向药事管理综合服务商转型升级。

(三)医疗康养培育模式登陆资本市场

 1.医养康复深化产业配套协作

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养老模式都是“住养结合”,青岛是我国最先试点、深度融合“医养结合”的标杆性城市。青岛圣德医养康复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率先垂范开展“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圣德开创性地将“医”与“养”结合起来,从简单设立医疗和护理机构的1.0时代,进入到专注于为失能失智长者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2.0时代,进而延展到切实为入住长者提供业态丰富、全方位、精细化、专业化、人性化的长者颐养护理服务的3.0时代,现已成为青岛地区遥遥领先的医养品牌。

2.整合兼并收购拓展产业版图

在与圣德集团的交流中提到了三星医疗集团收购明州系医院的模式。三星医疗集团2015年进军医疗产业,2015—2021年,医疗服务业务收入占比从12%提升至20%。三星医疗集团子公司借助资本运作平台,通过医疗产业基金,积极扩展产业布局广度,已参股投资医院20余家。同时探索出“体外培育—盈利点—收购—扩建”的连锁扩张模式,形成盈利模式可复制的连锁性服务品牌。公司于2021年、2022年分别收购2家、5家康复医院,未来“并购+自建”并行,医疗产业版图稳步扩张。

3.契合社会需求扩展资本运作

在交流中,圣德医疗提到了今年5月成功上市的三博脑科医院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北京三博,公司开启了集团化运作、连锁化经营、同质化管理的发展历程,打造可复制、可扩张的盈利模式。2014年1月,公司建立了昆明三博,成为云南省首家三级神经专科医院。2014年12月将重庆长安医院和重庆江陵医院改制为重庆三博长安和重庆三博江陵。2017年,三博脑科与福能集团出资设立福建三博。2021年,在河南郑州设立河南三博。经过多年发展和探索,三博脑科已经发展成为“医教研”一体化的医疗集团,依托旗舰院区北京三博的技术实力、人才输送、管理和服务经验,通过自建、合资、改制等多种方式在多个地区成功实现了扩张布局。2023年5月5日,三博脑科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医疗康养集团借力资本市场的成功案例。

4.紧抓服务核心建立产业壁垒

从建立住养结合的养老院,到转型成为医养结合的养老产业,并最终实现资本市场运作,方能实现“以养助医,以医育养,资本加持”的产业循环体系。圣德康养集团的特点是不断迭代升级的服务质量,三星医疗集团的特点是可迅速完成衔接整合的可复制经营模式,三博脑科的特点是过硬的技术实力和模式迁移能力。医疗康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服务质量是医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圣德集团建立了自己的培训学校,确保服务人员质量合格。三博脑科拥有核心诊疗技术,确保从公立医院转诊患者得到最好的诊疗。三星医疗在全国广泛布局康养护理院,确保了服务质量的可靠衔接。只有通过服务闯出品牌,才能吸引资本筑巢引凤,进而利用资本的放大效应,真正实现产业重组与资本市场的高效对接。圣德集团的股东通用资本的投资、三博脑科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就是成功例证。

二、集团资源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球印务市值增长局限

作为集团权属上市公司和全国医药包装行业领先企业,环球印务已通过2022年非公开发行获得了7.5亿元股权融资,并借助此次非公开发行,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为业绩增长提供充足资金支持,为公司发展拓宽增量空间。但目前环球印务还存在体量规模“美却小”,在省属上市企业中市值偏低,目前市值提升空间还较为局限等现实问题。

(二)派昂医药资金制约严重

派昂医药的规模、技术和市场地位在全国医药流通企业位居前列方阵,也是陕西乃至西北五省的医药流通龙头企业。但因医药流通行业特点,资金沉淀量过大,派昂医药必须靠大量债务融资维持资金,导致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同时派昂医药融资渠道较窄,融资期限较短,资金使用受限,无法提增资金使用效能。

(三)中药企业原创能力不强

2022年中药产业面临寒冬。中成药生产、中药饮片加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5.6%、5.5%。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1%、31.9%。主要原因是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中成药生产企业成本普遍上升。集团中药制造企业普遍存在利润空间小、产品种类少、营销渠道窄的突出问题,在行业盈利空间萎缩的大背景下,集团中药制造板块盈利能力更加受到限制。亟需通过整合并购释放产能,提高中药制造原创能力水平。

生物疫苗资源整合不足

秦创原陕药生物制品(疫苗)项目是集团响应十四五战略规划,落实陕西八大支柱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具体举措。项目总投资约为10亿元,充足资金是保证项目顺利达产,整合社会化优质技术、人才、管理资源的重要条件,目前集团生物疫苗产业还需引进更多优质资源。

(五)基金市场化推进不够

集团陕药投管公司市场化推进速度不够,制约了集团基金投资的速度和效率,也制约了集团私募基金管理水平的提升。

(六)东方智慧资金缺口较大

东方智慧项目充分响应国家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求,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废纸回收循环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将极大促进西北地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每年减少碳排放近500万吨,助力陕西“双碳目标”的实现。东方智慧项目资金缺口较大。

(七)医疗康养尚处起步阶段

集团实业公司围绕“医、康、养、护”产业规划,储备了山海丹医院、秦汉怡乐园重症护理院、骊宫颐养公寓、空港医院、曲江杜邑人家医疗康养中心等5类12个医院与护理院相结合的医养项目。但目前进展相对缓慢,制约企业顺利达产达效。

三、思考与建议

(一)以环球印务为平台扩增市值规模

1.并购优质标的

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鼓励上市公司盘活存量、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去年11月,证监会出台《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提出,持续优化资本市场融资制度,完善并购重组监管机制,更好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贯通融合。华润三九的案例启示我们,积极并购与公司主业适配的上下游产业,能够助力公司迅速占领市场,扩增资产规模。华润三九正是通过不断延展商业版图,积累优质品牌资源,形成独一无二的品牌护城河。随着更多品牌被消费者广为接受,华润三九得以逐步做大上市公司市值,提升上市公司股价,进而达到股东权益增长的成果。环球印务通过并购优质项目标的,延展产业链条,扩增市值规模,为股东提供丰厚回报。通过并购与环球印务具有上下游产业配套互补的高景气度优质企业,可以借力做大资产规模,通过资本的撬动效应,扩增环球印务市值空间,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主渠道功能。

2.紧抓市场政策

2023年全面注册制落地以来,主板优化了并购重组和再融资的相关规定。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并购重组会更为市场化、便利化。市场化意味着更多的企业会在股市估值相对不高的背景下,通过并购重组获得加速发展;便利化意味着企业开展并购重组能够更为快捷、更有效率。具体来说,全面注册制下,主板通过与创业板和科创板注册制衔接,明确了小额快速(不超过三亿元)的重组审核和注册流程,完善重组认定标准和定价机制,将上市公司为购买资产发行股份的底价从不低于市场参考价的九折调整为八折,进一步扩大交易各方博弈空间,增加定价的灵活性。主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条件经过精简优化,与创业板、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条件趋于一致,将小额快速再融资(不超过三亿元)的简易程序(从交易所受理到证监会注册不超过10个工作日)以及定向可转债品种等试点注册制做法推广到主板市场。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可以促使环球印务在小额快速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方面的流程大为简化,有力提升环球印务资本市场利用效率。

3.加强市值管理

集团已经在2022年通过调研环球印务市值管理情况,撰写了市值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提出了环球印务市值管理工作建议。集团在2023年集中研究了大股东增持回购工作程序,提出拟通过集团规范管理,在适当时机提振环球印务经营效益的建议。环球印务可以与国资的资本运营公司合作,积极联系战略合作机构覆盖上市公司研究,建立与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扩大公司在资本市场影响力,推进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加强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的交流,有效传导公司价值。

(二)以派昂医药为起点拓展融资路径

1.紧抓政策机遇加快推进派昂医药上市进程

一是注册程序精简。注册制改革后,审核主体将由证监会转移至交易所,由交易所进行审核,而证监会将主要从国家政策、行业特性等角度对企业进行把关,并增设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行业咨询专家库等专家顾问机构,增加审核机构的专业性,保持审核尺度一致和稳定。同时,证监会将主要负责监督制约、督导检查等工作,强化发行人中介机构与审核机构的责任意识,促进提高IPO质量。

二是板块定位清晰。全面注册制落地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清晰,基本覆盖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在板块定位方面形成了各有侧重、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市场格局。主板突出“大盘蓝筹”特色,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在上市条件方面与其他板块拉开差距。科创板聚焦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的核心目标,专注服务“硬科技”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提高对“硬科技”企业的包容性。创业板服务于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聚焦三创四新(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允许未盈利企业到创业板上市。北交所探索更加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规律和成长,聚焦“专精特新”,努力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

三是上市标准明确。主板上市标准中,不再单一要求利润门槛,而是设置了净利润+收入/现金流、市值+净利润+收入+现金流、市值+净利润+收入等多重标准。同业竞争认定中,也将核准制下严格禁止同业竞争,放宽到除了竞争方的同类收入或者毛利占发行人主营业收入或者毛利的比例达30%以上,其余将不再认定为同业竞争。审核标准的明确、审核时间的可估、审核流程的透明、审核时长的缩短(从报送材料到注册通过平均时间已经缩短到九个月)、对利润要求和同业竞争标准认定的放宽,这些注册制下的重要改变,均有利于派昂医药紧抓注册制机遇,加快上市进程。

四是企业上市积极。省属企业如交控集团、三秦环保、陕西有色等企业等正在大力推进上市工作进度,不少企业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同业竞争比例压降、土地房产证照办理、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等上市前期准备。建议启动派昂医药上市工作,通过招标遴选具有同行业保荐上市经验的合适券商,规划派昂医药上市板块和路径。通过走访地方性医药流通的上市企业,详细了解地方性医药流通企业上市的相关程序和注意事项。通过走访其他省属后备上市企业,详细了解省内上市工作需要注意的要点和可以参考的经验,着手开展对派昂医药的上市培育工作。

2.积极利用直融工具优化派昂医药债务问题

派昂医药资产负债率过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大量资金沉淀压力,资金沉淀的主要原因是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低,可以通过直接融资工具进行调整。相比股权融资,深交所债券融资的平均审核时间仅10个工作日,审核过程公开透明。债券融资可纯信用发行,产品期限可长可短,募集资金用途自主灵活,融资金额适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资、偿还贷款、增加注册资本金等多重方面。派昂医药通过可以计入“其他权益工具”的永续债优化财务报表,通过发行应收账款ABS,盘活应收账款,控制资产负债率,降低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三)以中药制造为纽带提升原创能力水平

集团可以推动山海丹药业、天宁制药、西安正大制药、西安海欣制药等企业整体搬迁至陕西孙思邈高新制药园区,着力将陕西孙思邈高新制药园区打造成我国西部最大的中药创新发展生产示范基地。加快大品种培育,聚焦中药制造、中药饮片、中药大健康产业整合布局,寻找医药上市公司优质标的开展并购重组工作,通过资本运作助力集团中药板块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四)以生物疫苗为契机吸收优质资源

集团将以生物疫苗项目为契机,积极向金融机构申请优惠专项贷款,吸收社会优质生物制剂团队“带资进驻”,首期通过战略股东的股权投资,带来先进的团队、技术和客户资源,未来将继续延展生物医药产业链,通过并购重组优质CRO公司、生物制剂公司等,与集团共同培育生物疫苗这株资本大树。目前生物疫苗项目已经引入战略投资股东入股增资,集团将积极为生物疫苗项目匹配低息贷款。本项目两个产品在进入一期临床后,按照上市条件进行股份改制,紧抓全面注册制落地契机和科创板支持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的核心目标,最终通过科创板顺利上市,充分放大集团生物疫苗产业板块的资本集聚效应,为陕西硬科技上市企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以基金投资为工具储备潜力项目

2022年7月底,国务院办公厅部署建立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统筹推进金融工具等投资政策落地实施。项目投资与金融工具的结合,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为提高陕药投管公司基金项目决策效率,资金资本部目前已制订完成陕药投管公司基金项目授权清单和集团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办法(草稿),待与集团投资制度充分衔接完成后,加快集团基金项目市场化运作。集团可以基金投资为工具,以基金参投为渠道,以基金布局为契机,积极延揽潜力生物医药项目与集团现有资源试点结合,先行先入,为后续集团通过并购重组、股权投资、辅导上市等资源整合开辟前阵空间。

(六)以绿色低碳为指引推动环保升级

集团应发挥国企优势,积极向金融机构申请优惠专项贷款,同时在东方智慧项目成熟时,通过绿色债为东方智慧扩增融资渠道。2022年我国境内市场发行绿色债券515只,同比增长5.75%,规模达8720.16亿元,同比增长43.35%;截至2022年末,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2.63万亿元,存量规模1.54万亿元。绿色债将越来越成为债券市场的热门品种。东方智慧具备的绿色低碳属性,可与绿色债产品很好结合。集团可在条件成熟时,为东方智慧引进绿色债、双碳债、低碳债、碳中和债等债券品种,不仅解决了资金缺口问题,也运用了产品中市场化约束机制推动企业稳步转型。

(七)医疗康养为路径延伸产业链条

圣德集团主要客户群体是重症失能老人,这也是集团康养板块的聚焦重点。集团可以通过收购、无偿划转等方式引入优质三甲医院,通过引进医院专门医护团队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通过投资建设集团储备的康养项目,打造医养社区小镇,确保医养照护质量。在西安地区的医疗机构和医养机构建设初具规模时,可以通过“1+X+N”的模式,在全国各地并购重组潜力医院和康养社区。在具有一定规模后,延揽战略投资机构参投,专业运营团队运作,通过硬件改善、人才支持、管理优化,用医护保障医养,用医养哺育医护,形成产业链闭环,并通过资本市场运作,打造百亿乃至千亿级医疗医养上市公司。

通过优化集团现有资源结构,借助引进来的扩增、走出去的激活、内整合的凝聚,实现集团现有资源和社会优质资源的有力衔接。集团资源结构合理优化后,借力集团资本平台,通过筑巢引凤,吸纳优质社会资本入驻,运用多层次股权、债权、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工具,提升集团资产证券化率,深度挖掘、持续扩展集团资本潜力动能。通过资本的集聚和杠杆效应,加强集团资源集中程度、项目融会程度、产业整合程度,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和优质资本的紧密衔接、互补共赢,最终形成优质资源与优质资本两轮驱动、齐头并进的良性循环格局,充分提升集团资源整合水平和资本运作能力。